“321,上链接!”眼下,正是海虹肥美的季节,在岚山区一电商直播间里,主播正热情地介绍着海虹的鲜美口感、丰富营养以及独特的烹饪方式,瞬间点燃了网友热情,订单纷至沓来。小小直播间,蕴藏着改变乡村经济的巨大能量。
手机变身“新农具”,直播变成“新农活”,流量变成“新农资”……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,越来越多乡村乘着数字化的“东风”发展农村电商,通过一根网线,更好更快地联通城乡。
农村电商方兴未艾、前景广阔。但我们也要认识到,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。比如,一些地方农产品品质不高、同质化严重,难以融入电商体系;个别偏远乡村存在网络、物流覆盖不全的问题;此外,监管缺失和人才匮乏也制约了电商的发展质量。要实现电商直播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。
立足优质“土特产”,打出产品特色牌。每一份土特产都是乡村的瑰宝,承载着浓浓的乡愁,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。近年来,像陈疃蓝莓、后村绿茶、岚山海鲜、五莲煎饼等特色农产品,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,成功打造出了响亮的区域品牌。品质是产品的立足之本,电商直播必须依托村内丰富的资源,严格把控质量,用质优价廉的特色农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赞誉。同时,深入挖掘乡村的传统工艺和独特人文风情,开发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限定产品,为产品打造独特的“文化名片”,不断提升其知名度。还可以通过网红带货、农产品新鲜采摘体验、源头直供等多样活动,精心塑造绿色、有机、安全的优质农产品 “爆款”。
培育懂网“新农人”,提升创新创造力。乡村电商的发展,人才是关键。在众多成功脱贫致富的贫困村背后,离不开驻村“第一书记”、村两委班子的辛勤付出,也少不了致富带头人、广大农民的拼搏奋斗。莒县乐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“地瓜哥”常彦磊,组建了一支 30 多人的年轻活力电商运营团队,凭借对新媒体平台、技术和营销渠道的熟悉,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。在日照,许多“第一书记”走出办公室,走进田间地头,投身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一线,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、专业培训、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,带动一批农户尝试电商直播,为乡村电商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。
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保证源头好品质。电商作为新兴商业模式,在快速响应市场、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的同时,对商品质量和配送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因此,要加大对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,完善相关设施,为物流配送创造便利条件,夯实农产品运输基础,提升“即时”配送能力,确保物流能顺利抵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此外,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提升农产品保鲜技术,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新鲜度,提高消费者满意度,增强产品市场认知度和复购率。各级各部门需紧密结合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,积极探索创新路径,将农户更加紧密地融入农村电商的发展链条之中,携手共创互利共赢、协同发展的新局面。
电商直播东风盛,加速发力正当时。作为驱动农村持久发展的新兴业态,电商直播将助推互联网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为乡村振兴提供汩汩不绝的“流量动能”。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助力,让更多的“新农人”在家门口端上“互联碗”,吃上“直播饭”,蹚出致富增收“新路子”,实现乡村全面振兴“加速度”。(洁然一新)(图片源自网络)